一、近代馬術治療緣起
來自丹麥的馬術選手 Lis Hartel 在 1952年首度開放女性參加馬術項目的赫爾辛基奧運上,擊敗眾多男性軍官並勇奪銀牌,她同時也是一位小兒麻痺的患者。
因為有她用自身經驗讓世人見證騎馬如何幫助她復健,才開啟了日後以馬匹幫助身心障礙者的治療方法。
二、國內發展歷程
1995 |
吳文吉先生在新竹成立希望馬場 |
1998 |
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成立 |
1999 |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完成國內第一個治療性騎乘活動研究案 |
2003 | 希望馬場兩位學員參加夏季特殊奧運 |
2004 | 希望馬場與心路基金會合作開設課程,並於同年更名為台灣馬術治療中心 |
2009 | 林嫵恬教練當選國際治療性騎乘協會理事,為首位亞洲代表 |
2010 | 台灣馬術治療中心舉辦首次國際希望盃身障馬術邀請賽,邀請德國帕拉奧運銀牌得主Angelika Trabert來台示範 |
2011 | 台灣兒童發展協會馬匹輔助教育中心於花蓮成立 |
2012 | 國內第一個馬術治療研究案完成 |
2013 | 第一批治療性騎乘教練通過國際HETI認證 |
2014 | 台灣第一位帕拉馬術選手孫育仁於世界馬術運動會(WEG)出賽 |
2015 |
小騎士闖通關之美夢成真記錄片上映 |
2016 | 首次全國特殊奧運馬術教練講習 |
2018 | 財團法人方興中馬匹輔學健康社福基金會成立 |
財團法人方興中馬匹輔學健康社福基金會 Fang Hsing-Chung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for Horses in Education and Health
圖文版權所有 © 2018-2020 All content rights reserved.